(通讯员:孟耀涛 摄影:胡彤彤)7月6日,太阳成集团tyc122ccviptyc122cc太阳成集团赴武汉暑期实践团先后前往武汉革命博物馆、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及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采访游客,深度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,并探索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。
活动伊始,团队成员在武汉革命博物馆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,聚焦农业文明与革命历史的交融进行采访。采访过程中,长江大学学生刘洋于农运史料展柜前感慨:“这些泛黄的《农民问题丛刊》仿佛让我看到百年前‘耕者有其田’的奋斗历程,农业院校学子应多加了解农运历史。”历史教师周平向团队分享教学困境:“部分学生觉得农讲所展陈形式单一,建议增加互动体验区。”

转至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,团队重点关注红色场馆的现代化转型。讲解员张丽现场演示新上线的AR导览系统:“通过手机扫描,游客可观看1927年会议场景的复原动画。”团队成员高中兴同学体验后表示:“枪炮声效配合全息投影,让我切身感受‘枪杆子里出政权’的历史必然性。’”实践队长胡彤彤观察到,数字技术显著提升了青年群体的停留时长。
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展厅,团队成员捕捉到生动的创新教育场景。游客王明德带儿子在武昌首义微缩景观前驻足:“这比教科书更直观,孩子数出沙盘上11门起义军火炮。”江汉大学大二学生赵阳则提出创新建议:“高校可开发‘革命场馆+专业特色’研学路线,如学院曾组织解剖学发展与红色医疗史专题参访。”
负责全程影像记录的队员吴豪杰表示:“团队已采集127份有效访谈数据,农讲所的长条板凳、八七会议的煤油灯、首义纪念馆的十八星旗,这些实物都是革命精神的最佳载体。”目前实践团正在整合三大场馆调研成果,重点分析青少年、家庭、教育工作者三类群体的认知差异,积极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青年视角。
审核人:程唐煜